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情绪发泄方式

      孩子发脾气是困扰父母们的一个大问题。阻止孩子发脾气,则是我们最常见的应对方式。孩子发脾气,是因为他们有情绪。情绪是遭受某些刺激之后必然的反应,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,无所谓好坏。
      当孩子发火时,很多父母不去疏导孩子的情绪,反而会惩罚孩子。惩罚对解决这个问题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。相反,正如斯宾塞所说:“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,而‘心罚’伤害的却是孩子的心灵。受‘心罚’的孩子自尊心被摧毁、自信心被打击、智慧被扼杀。”惩罚是最得不偿失的应对孩子发脾气的方式。
      他想要妈妈陪,可是妈妈要上班,为此,他等待了整整一天。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回了家,妈妈陪他时却心不在焉,不被关注的感觉真难受。在外面跟小伙伴玩儿,与小朋友发生冲突,玩具被抢,还挨了打,很不开心。
     中午,肚子不饿,本来不想吃饭,却被逼着吃了满满一碗饭。自己做不了主的感觉很不舒服。
     搭积木的时候,小手控制不好,积木总是倒塌,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令人沮丧。
     早上没睡醒,被妈妈硬拽起来,还挨了一顿训。很郁闷。
     看到花园里的小石子,很想捡回家玩儿,却被奶奶硬生生给夺下来,还被贴上“不讲卫生”的负面标签。真够闹心的。
     很用心地画了一幅画,得意地拿去给爸爸看,爸爸却说:“这画的什么呀?乱七八糟的。”被贬损的感觉真不好受。
     跟小朋友们玩游戏,因为不懂游戏规则,被排斥。

     晚上睡觉时,想多听一个故事,妈妈就是不给讲,真失望。

     很多情绪挤压着,让他很难受,他哭了,结果又被训了一顿。

     倘若我们将困扰孩子的情绪视觉化,以一个个的垫子替代,编好号,将其码放在孩子的双手上。想象一下,当这些垫子一个个在他面前码放起来,孩子的视野里除了那些垫子,还能看到什么呢?换了是我们自己,当我们被一堆情绪的垫子挡住了视线,我们又是什么感觉呢?此时,我们最想做的事情一定是把这些垫子摔在地上。摔下了,我们才能看见美丽的景色,我们的心情才会转换。
      孩子缺乏处理情绪的技巧,因此,发脾气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情绪发泄方式。玩命地哭闹、打人,打自己头,以头撞墙……孩子出现这些行为,都是因为他们面前的垫子堆得太厚了。生硬地阻止孩子发脾气,就好比我们将这些垫子重新捡起来,继续放在孩子面前,再加上一个更沉重的垫子。时间长了,孩子四周堆满了垫子,他(她)深陷其中,想扔垫子都扔不出去了。
      当然,摔垫子是有风险的。因此,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宣泄的空间,引导他(她)学会如何把垫子一个个卸下来,排除可能的风险。卸垫子的方式多种多样,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把握。下面推荐几种安全的卸垫子的方法:

      (1)让孩子想哭就哭。哭是孩子发泄情绪最方便快捷的一条通道。哭过了,他(她)的情绪就平稳下来,他(她)自然就有心情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,很快变得愉悦起来。不过,很多人听不得孩子哭,一发现孩子哭,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劝说孩子:“哭不是好孩子!不哭了!”“好了,好了,没关系,不哭了!”“男子汉要勇敢,不能哭!”“不痛不痛,不哭了!”这等于在告诉孩子,哭不是一种好的行为,他(她)的情绪不重要,他(她)的感受不重要…如果孩子总是被这样否决,他(她)只好自贬,或者变得麻木,又怎么可能在乎自己的感受呢?

      当孩子有某些情绪,想通过哭来发泄的时候,那就让他(她)哭一会儿吧,当孩子因为宣泄情绪而哭的时候,我们无须给他(她)讲道理,也不要过分安慰他(她),要搂着他(她),轻拍他(她)的后背,安静地等待他(她)平静下来。这样的方式没有否认孩子的情绪,也没有在他(她)有情绪时把他(她)撇在一边,任由他(她)独自去承受,而是通过拥抱与轻拍或者抚摸给予他(她)安抚。如此,孩子很快就会平静下来。当然,在我们如此安抚孩子的时候,极其重要的一点是,我们要保持内心平静。当我们内心平静时,孩子能从我们身上获得力量,更快平静下来。

       (2)和孩子一起写写画画。涂鸦或者画画是孩子表达情绪非常好的方式。当孩子情绪激动时,给他(她)一大张纸、一些颜料,或者彩笔,让他(她)把他(她)的“不高兴”“生气”“失望”等写出来或画出来,这是帮助孩子释放情绪非常好的方式之一。
      某天,我约了几个朋友全家出游。进宾馆的时候,正赶上一个小男孩跟妈妈闹别扭,只见他气冲冲撞进大堂,开始找碴儿发泄--撞击小朋友,扔东西,捶打墙壁。我走过去,搂住他:“我看到你很不高兴,我能理解,因为今天我也很不高兴。走,我们问服务员要两张纸,把我们的不高兴都写出来吧。”
      一个不高兴的孩子,当他遇到另一个有同样情绪的人时,他对自己的情绪就会产生接纳感,对对方也会有一种亲近感。听到我说我也不高兴,小男孩大概觉得找对了人,乖乖地跟着我去了前台。我问前台要了几张纸,找出他的水彩笔,两人面对面坐着,开始写各自的不高兴。小男孩边写边描述:“今天我没睡醒,妈妈就把我叫起来了,还批评我。我讨厌妈妈!”
      我回应:“是够让人生气的。我也一样。我昨晚加班,结果没睡好觉,累坏了。我也很生气。”
      小男孩:“我本来要带我的闪电麦坤一起来,结果忘了,我要回去拿,妈妈就是不让。我太生气了。"
      “我也是。我早上没来得及吃饭,饿坏了,出门后又没找到吃的。我特别生气。”
       刚开始的时候,小男孩选择了各种暗淡的色调,“写字”的动作激烈、冲动,明显透着愤怒的情绪。随着纸面上“象形文字”越来越多,他的动作逐渐趋于平稳,表情趋于平静,选用的色调也渐次明亮起来。看得出来,小家伙的不高兴发泄出去了。更有意思的是,写着写着,他写的内容由“不高兴”变成了“高兴”,
      “我的闪电麦坤跟苗苗的板牙比赛,结果我赢了。我大高兴了!”
      "我逮到一只红色的蚂蚱,它跳得可高了,比我人还高,这么高!这么高!” 
       对于已经有过运笔经历的孩子,写出来或者画出来是释放情 绪安全又有效的一种方式。遇到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,父母可以尝试一下。 
       在孩子的情绪写出来或者画出来之后,我们还可以在写与画 的过程中,跟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,带进更多更深层次的内容:
      "妈妈小的时候,也遇到过小朋友抢我的玩具。妈妈很伤心,哭了。后来,又有小朋友抢我玩具的时候,我就对着他大声喊"停”。他真的就停住了。我还试过很多别的方法,比如,对他说:"你想玩我的玩具吗?我待会儿给你玩儿。请你先等一会儿。’‘请你到那边等着,我不玩的时候给你送过去。'‘我们可以交换玩具。"……如果别人想玩你的玩具,你希望他怎么做呢?”
       当我们一边画,一边跟孩子交流时,往往能更直观地把一些方法呈现给孩子,他(她)理解起来更容易,掌握得也更快速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引导他(她)自己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。有时候,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比我们设想的更有效。
      (3)设立情绪发泄角。给孩子准备一个沙袋或者枕头,放在某个固定的角落,设置一个“情绪发泄角”。每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,就可以引导他(她)去这个“情绪发泄角”发泄。一通摔打之后,他(她)的情绪就发泄出去了。如果妈妈带着他(她)一起摔打,“帮助”他(她)发泄情绪,他(她)会更过瘾,情绪平息得也更快。通常,当我们带着孩子去发泄时,要不了一会儿,他(她)就破涕为笑了。如果孩子经常发脾气,在家里设置这样一个固定的“情绪发泄角”是很有必要的。让孩子养成习惯,有情绪时就去这个角落发泄一通。那么,他(她)就不会以其他具有破坏性的方式去发泄情绪,既可以满足他(她)发泄的需求,同时也避免很多麻烦。
     (4)玩水。水是具有安抚作用的。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,给他(她)一大盆水,让他(她)去击打、搅动,要不了多久,他(她)的情绪就变得平稳下来,将注意力转移到玩水这个游戏上了。
      (5)编故事。当孩子情绪激烈的时候,把他(她)搂在怀里,给他(她)的情绪下一个定义,再根据他(她)的喜好随意编故事,通过故事帮助他(她)把情绪释放出来。我们不一定是编故事的高手,也无须过度考虑故事情节是否合理,只要能把他(她)的情绪以某个象征物表达出来,给他(她)一个想象性的发泄机会就好。

×
请选择支付方式
虚拟产品,一经支付,概不退款!